停发薪资是不是违法?
依据《中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准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这表明,在正常的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只须劳动者根据需要提供了劳动,用人单位就有不可推卸的义务按时、足额发放薪资。因此,无故停发薪资是违法行为。
然而,在日常存在一些特殊状况,比如用人单位因不可抗力等客观原因致使资金周转困难,且已向劳动者说明状况并获得工会或者职工代表赞同后,可在肯定期限内延期支付薪资,但最长不能超越 30 日 。若超越此期限仍未支付,同样构成违法。除此之外,若用人单位以劳动者存在某些问题为由停发薪资,需要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劳动者违反了单位规章规范或存在其他法定可扣减薪资的情形,且扣减后的薪资不能低于当地最低薪资标准,不然也是违法行为。
停发薪资多长时间可以申请解除劳动合同要赔偿?
当遭遇用人单位停发薪资时,劳动者何时可以申请解除劳动合同并需要赔偿,法律也有相应规定。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未准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对于停发薪资多长时间可以解除合同并索赔,法律没明确统一的时间界定。
在司法实践中,一般觉得若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停发薪资,经劳动者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补发薪资,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需要赔偿。这个合理期限一般结合具体状况断定,多数状况下一个月左右较为容易见到。若用人单位停发薪资时间较短,且能准时说明状况并承诺补发,劳动者应给予肯定合理等待期。
但假如连续两个月及以上无正当理由停发薪资,劳动者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并需要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在法律上一般会得到支持。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薪资的规范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薪资的经济补偿 。